《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外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以及中西合璧式

 
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开设了大量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在开拓学生知识涉猎视野的同时,也因一味地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忽视了在教学中对本国文化的介绍。高校培养外语人才不应仅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层面,还应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母语国和语言对象国国家文化的了解,只有基于了解基础上的比较,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才能提高“拿来主义”的辨识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国际化挑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型人才。本文试以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日语教育为例,具体探讨日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部署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后备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巨任。 在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大量信息冲击的浪潮中,在习得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知识的同时,大学生只有看清国际情势,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才能明确自己的民族立场,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中学习外语的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认为,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首要前提是对本国形势的把握和熟稔,只有掌握了本国文化,才能在国际化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接触外来文化时,只有加固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才不会出现文化一边倒的倾向,理性地效忠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反观我国的高校外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科目开设太少,而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介绍上,形成了学生只会做题不会交流的哑巴外语教学模式。因此,无论是从增强国家软实力还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来看,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都势在必行。 二、日语教育的特殊性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长达两千年之久,期间两国虽存在纷争但和平共处,互以为鉴是两国发展的大势所在,两国的交流史可以说是一部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史。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来,尽管由于政治上的因素,两国之间经历了“政冷经热”“政冷经冷”等外交冰河期,但在两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未间断,两国间的友好协作关系始终得以延续。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日本两国间尚存在不和谐因素,存在难解之“结”。与此同时,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成为日本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另一方面,先于中国踏上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在环境治理、医疗保险、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可以说,两国的合作利远大于弊。要想加强两国间的合作,必须减少文化上的冲突和分歧。但很多时候两国并未很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只是在遇到问题时人云亦云,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历史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彼此的文化。 简言之,中日关系不同于中国与任何一个国家的关系,处理起来要格外慎重。尽管日本存有一些试图用武力解决两国问题的民族主义膨胀分子,但大多数人希望利用双方的地缘优势,加强和加深合作,携手共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日语学习者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他们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日本动态,了解最真实的日本和日本人,另一方面也应深刻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国情,不能一味地倚仗中国人的立场武断地对中日存在的敏感问题加以评判。 三、文化交流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中日两国存在着许多传统文化的共同记忆,在当前形势下,中日两国尤其需要搞好文化交流,以利于增进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尽管前一个时期中日政治关系很冷,但民间文化交流始终未间断,在两国关系冰封之下形成了一股暖流,使两国人民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春意。两国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民间交流才使两国在“政冷”的情况下未断绝友好往来。习近平在2015年曾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的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民间文化交流具有政治与经济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通过广泛、频繁、深入的民间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 推动两国民间文化交流,需充分利用双方具有紧密联系与共同点的民间文化积累。中日文化交流在历史上一直非常密切,这其中既有为日本带去文字的王仁,也有东渡日本进行佛学传播的鉴真,更有大批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中国古代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涉及书法、茶道、儒学、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到了近代,致力于两国民间交流的有志之士更是大有人在。两国几千年的交流史所产生的共同文化为两国实现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四、高层次中西合璧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日语毕业生就业前景与日本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本管理者的派遣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其在中国的生活成本远超其工资成本。因此,日企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应对国际化的竞争,急需大量精通日语和熟悉日本商务习惯的日语人才充实各级管理层。另一方面,随着不少中国公司在日本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日本市场。这些企业要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需要大量熟悉日本商务礼仪、日本人购物心理等的日语人才。中国大批前往日本深造的学生不仅能直接接触到日本人,向日本国民展示中国人的最新状态,还能与各国留学生交流。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向日本人展现最真实的中国人。了解和熟知日本文化,不仅有助于译员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还能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只有全方位熟知日本民族文化,理解日本国民心理,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成为日语方面的通才;同时,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国际化潮流中坚定为祖国效力的信念。总之,兼备较强外语能力与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提到外语教学的日程上,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呢?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国际视野 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小语种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日语教师可根据日语教学的特点,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综合日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春节的内容,教师可将单词部分制作成线上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溯源本国春节和日本元旦,从饮食等角度比较两国节日习俗的差异,课堂作为讨论和发言的主要阵地,可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活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另外,日语教材中的相扑、古都、茶道体验等课程内容均可作为专题,展开禅宗与日本茶道、相扑与日本祭祀、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博弈等主题教育,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融入网络教学资源,将一些优秀的影视视频通过微课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习得外语能力,确保面授和网络学习发挥合力,优势互补,让两者能够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全面掌握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新型外语人才,将外语教学与开发学生的心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坚定自己的民族立场,积极地为祖国建设和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1]吕双,谢慧.混合式教学视域下增强高校外语学习者中华文化认同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 [2]马炳军.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探究——评《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J].中国教育学刊,2019(9). [3]王丹丹.慕课时代的大学外语教学:优势与挑战[J].武夷学院学报,2019(7).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开设了大量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在开拓学生知识涉猎视野的同时,也因一味地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忽视了在教学中对本国文化的介绍。高校培养外语人才不应仅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层面,还应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母语国和语言对象国国家文化的了解,只有基于了解基础上的比较,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才能提高“拿来主义”的辨识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国际化挑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型人才。本文试以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日语教育为例,具体探讨日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后备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巨任。在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大量信息冲击的浪潮中,在习得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知识的同时,大学生只有看清国际情势,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才能明确自己的民族立场,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中学习外语的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认为,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首要前提是对本国形势的把握和熟稔,只有掌握了本国文化,才能在国际化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接触外来文化时,只有加固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才不会出现文化一边倒的倾向,理性地效忠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反观我国的高校外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科目开设太少,而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介绍上,形成了学生只会做题不会交流的哑巴外语教学模式。因此,无论是从增强国家软实力还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来看,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都势在必行。二、日语教育的特殊性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长达两千年之久,期间两国虽存在纷争但和平共处,互以为鉴是两国发展的大势所在,两国的交流史可以说是一部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史。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来,尽管由于政治上的因素,两国之间经历了“政冷经热”“政冷经冷”等外交冰河期,但在两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未间断,两国间的友好协作关系始终得以延续。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日本两国间尚存在不和谐因素,存在难解之“结”。与此同时,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成为日本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另一方面,先于中国踏上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在环境治理、医疗保险、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可以说,两国的合作利远大于弊。要想加强两国间的合作,必须减少文化上的冲突和分歧。但很多时候两国并未很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只是在遇到问题时人云亦云,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历史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彼此的文化。简言之,中日关系不同于中国与任何一个国家的关系,处理起来要格外慎重。尽管日本存有一些试图用武力解决两国问题的民族主义膨胀分子,但大多数人希望利用双方的地缘优势,加强和加深合作,携手共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日语学习者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他们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日本动态,了解最真实的日本和日本人,另一方面也应深刻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国情,不能一味地倚仗中国人的立场武断地对中日存在的敏感问题加以评判。三、文化交流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两国存在着许多传统文化的共同记忆,在当前形势下,中日两国尤其需要搞好文化交流,以利于增进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尽管前一个时期中日政治关系很冷,但民间文化交流始终未间断,在两国关系冰封之下形成了一股暖流,使两国人民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春意。两国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民间交流才使两国在“政冷”的情况下未断绝友好往来。习近平在2015年曾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的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民间文化交流具有政治与经济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通过广泛、频繁、深入的民间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民间文化交流,需充分利用双方具有紧密联系与共同点的民间文化积累。中日文化交流在历史上一直非常密切,这其中既有为日本带去文字的王仁,也有东渡日本进行佛学传播的鉴真,更有大批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中国古代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涉及书法、茶道、儒学、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到了近代,致力于两国民间交流的有志之士更是大有人在。两国几千年的交流史所产生的共同文化为两国实现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四、高层次中西合璧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日语毕业生就业前景与日本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本管理者的派遣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其在中国的生活成本远超其工资成本。因此,日企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应对国际化的竞争,急需大量精通日语和熟悉日本商务习惯的日语人才充实各级管理层。另一方面,随着不少中国公司在日本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日本市场。这些企业要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需要大量熟悉日本商务礼仪、日本人购物心理等的日语人才。中国大批前往日本深造的学生不仅能直接接触到日本人,向日本国民展示中国人的最新状态,还能与各国留学生交流。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向日本人展现最真实的中国人。了解和熟知日本文化,不仅有助于译员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还能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只有全方位熟知日本民族文化,理解日本国民心理,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成为日语方面的通才;同时,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国际化潮流中坚定为祖国效力的信念。总之,兼备较强外语能力与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提到外语教学的日程上,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呢?(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国际视野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小语种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日语教师可根据日语教学的特点,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综合日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春节的内容,教师可将单词部分制作成线上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溯源本国春节和日本元旦,从饮食等角度比较两国节日习俗的差异,课堂作为讨论和发言的主要阵地,可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活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另外,日语教材中的相扑、古都、茶道体验等课程内容均可作为专题,展开禅宗与日本茶道、相扑与日本祭祀、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博弈等主题教育,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融入网络教学资源,将一些优秀的影视视频通过微课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习得外语能力,确保面授和网络学习发挥合力,优势互补,让两者能够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全面掌握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新型外语人才,将外语教学与开发学生的心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坚定自己的民族立场,积极地为祖国建设和国际合作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吕双,谢慧.混合式教学视域下增强高校外语学习者中华文化认同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2]马炳军.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探究——评《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J].中国教育学刊,2019(9).[3]王丹丹.慕课时代的大学外语教学:优势与挑战[J].武夷学院学报,2019(7).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yjxllys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6020.shtml


上一篇: 线上线下混合的新形态课堂教学分析 ——基于
下一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_面向战略决策的科技情报智能分析系统实践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